陕北民歌虽然土的掉渣,但已风糜全球。“三十里铺”唱响大江南北,“东方红”传偏天涯海角,誉满天下,妇孺皆知。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,当我们面对着苍凉的黄土高原,心中确实有些不解,这样一块土地上竟能产生出那么多好听的、经久不衰的民歌?陕北虽然生活环境恶劣,战争频繁发生,但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渴望生活安定幸福,渴望家庭和谐自主,这种久盼的渴望就重墨浓彩的表现在陕北民歌的喧泄中。陕北人唱民歌是边干活边唱的,他们在耕地锄禾中,拦羊放牛中,纠柴挽草中,编筐搓绳中,用拦羊嗓子回牛声,原声态喧泄他们对世事的不公,对生活的向往,对爱情的追求。这些生活里原汁原味的民歌就是自然界里的天籁之音,无师自通的代代承传。记得小时候听爷爷他们几个老头在乡亲暖窑时坐在炕上喝酒唱酒曲,转弯动人的陕北民歌,凄凉时让人心酸,热烈时感到奔放,虽不登大雅之堂,也让人感到美妙绝伦。陕北人说:男人忧愁唱曲子,女人忧愁哭鼻子。其实女人哭鼻子时也是伴随着楚酸歌声的。陕北民歌“小寡妇上坟”那动人心弦的曲调准能让你听得心酸落泪。陕北民歌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心声,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悲哀与欢乐。陕北民歌有真人真事的演义,有普遍情绪的场景。“三十里铺”的真情流淌,“走西口”场景描述,把陕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陕北民歌是当地群众为喧泄苦难、艰辛与寂寞的情绪而随意唱出来的,大多没有固定的歌词,一些有名的歌儿,是经过无数人的补充完善才固定下来的。记得当年在农村生产队劳动时,和一些大爷大伯老头在一起锄地,他们边锄地,边教我们唱陕北民歌,那饥饿年代真是苦中作乐,吟唱着陕北民歌,似乎饥饿也好一点。就是那一段经历,我学会了唱陕北民歌,虽然唱的不好,也不愿意听阿宝尖着嗓子,弯腰弓背的糟蹋陕北民歌。不过后来随着阿宝被捧红走俏,他的歌声比过去好多了。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的心声,是不懂乐律的人用天籁之音吼出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,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。陕北民歌这土的掉渣的民间艺术已走向神圣的音乐殿堂,唱红国内,跨出国门,响彻全球,这是陕北人的骄傲。我喜欢陕北民歌,陕北人都喜欢陕北民歌。
|